全国咨询热线:021-54902525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公告

德州探索粮食高质高产新路径

日期:2023-11-28  来源:雷竞技登录

  11月24日,德州市“吨半粮”创建暨现代水网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继去年61.8万亩核心区地块,即接近一半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后,今年,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

  立足自身优势,2021年秋季,德州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128万亩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核心区。每年两季粮食亩产合计1500公斤以上,具体为小麦亩产650公斤以上、玉米850公斤以上;规划建设300万亩的辐射区,两季亩产合计1200公斤以上;600万亩带动区,两季亩产合计1100公斤以上。

  明晰目标、细化举措,以改革思维、举措求突破,通过两年多探索实践,德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条粮食稳产优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愈加清晰。

  如何实现粮食高产稳产优产?德州转变理念,带头在粮食生产工作机制、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创新,通过系统集成改革,再探高产“粮策”。

  坚持合力抓粮。深入落实党政同责,建立书记抓粮机制,把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首位责任放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层层设立书记“指挥田”,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高产片、市抓核心区,把各级书记“指挥田”作为“责任田”,抓成“样板田”。坚持“高产创建”和“节粮减损”一起抓,推动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节粮减损。在全市范围开展“粮王大赛”,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去年种粮能手魏德东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全国“金豆王”也花落德州。

  聚力科技增粮。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共建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今年5月正式成立,打造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新范例。抓好现代种业提升、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农机装备提升、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六大工程”,邀请院士、首席专家担任顾问,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层次地融合。目前,“吨半粮”核心区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一方面抓良种繁育推广,发挥陵城区、宁津县两个国家级制种大县的作用,良种繁育面积40余万亩,“吨半粮”核心区良种覆盖率达100%。另一方面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今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用5年时间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改造提升500万亩以上。

  实施规模种粮。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种粮、能种粮的人多种粮种好粮。所以有的农民说,“种地也是体面的职业”。围绕提升规模化经营效益,我市加强“吨半粮”服务体系建设,新建集生产服务、仓储、烘干等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70处,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目前,全市培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635个、家庭农场9768个、种粮大户4466个,土地规模化经营率接近80%。

  推动全链兴粮。种粮能挣钱,粮食更安全。我市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把食品加工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建设食品名市,打造从田间到舌尖、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在德州共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打造中国北方“食谷”,今年初产业园已正式开园,目前已有航天食品、同福集团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公司入驻园区。中粮、新希望、双汇等有名的公司在德州加快发展,我市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84家,初步实现小麦、玉米、大豆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1100亿元,对全市税收贡献率达到19%,带动就业30余万人。

  此次发布会首次发布了山东(德州)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数。自指数有数据统计的2018年以来,山东(德州)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数保持连续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8%,保持连续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指数报1384.7点,较基期上升38.47%。

  指数形成的结果为,德州粮食呈现高质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来看,德州市坚持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稳定粮食生产为优先,以人才培训、机制创新为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属于德州市的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总体发展形态趋势向好。

  德州是全国粮食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典型代表,为更清晰、简明、直观研判德州市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跟踪德州市“吨半粮”建设情况,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德州市相关单位,联合业界专家,共同推出山东(德州)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数。

  山东(德州)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数体系以德州市粮食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粮食生产力、产业竞争力、支撑保障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模型,每个维度下包括若干细化的评价指标,反映对应要素的发展变化趋势。旨在通过“指数化”语言,展现德州市粮食产业现阶段的发展变化、发展重点和发展亮点,综合展现德州市粮食发展水平,为衡量德州市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数字化观测窗口。

  同时,指数建设聚焦德州市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径,通过构建德州市粮食高水平发展评价模型,为全国县市区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数字化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德州粮食生产力、产业竞争力、支撑保障力这三个维度评价结果都有显著增长,共同驱动总指数上升。

  粮食生产力是粮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生产力分项指数旨在衡量德州市粮食生产水平,主要从良种培育、生产规模、生产可持续、高效生产、高质发展5个方面做评价。

  在粮食生产方面,德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狠抓粮食生产,建立完善“书记抓粮”“党政同责”机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层层落实“指挥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重农抓粮的浓厚氛围。

  同时,德州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精神,以高水平发展为引领,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手段,全力发展种业,提升农机现代装备,狠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推动了粮食生产力分项指数上升。2022年粮食生产力分项指数升至1339.96点,较2018年基期上升34%,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59%。

  粮食产业竞争力对于促进德州市经济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有着重要意义。产业竞争力分项指数旨在从产业规模、仓储规模2个方面,衡量德州市粮食产业的竞争能力。2022年,产业竞争力分项指数报1370.29点,较2018年基期上涨37.03%,年均增长率达8.19%。

  粮食支撑保障能力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粮食支撑保障能力指数旨在展现德州市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和人才培训水平,从生产主体、人才培训2个方面做评价。

  德州市不断加快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现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022年,粮食支撑保障分项指数报1458.76点,较 基 期 上 涨45.88%,年均增长率达9.9%,是最高的分项指数。

  提高单产,是攻坚大面积“吨半粮”的关键,其中,科技增粮发挥关键作用。

  为更科学、更全面规范技术操作要求,提高技术到位率,我市制定了《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业规程》,此次发布会对该《规程》进行了解读。

  《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业规程》大致上可以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整地与播种技术、肥水管理技术、病虫草害防治、其它管理技术、减损收获等九方面内容。规定了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的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等要求,适用于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地区。

  自德州部署启动“吨半粮”产能创建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把科技投入放在重要位置,集中整合技术力量,着力开展高产技术攻关,采取关键技术集成栽培措施,在小麦上集成推广高产稳产包衣种子、先进高性能机械播种、后期“一喷三防”全覆盖等为主的技术模式,在玉米上集成推广高产耐密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化控防倒、“一喷多促”、适期晚收等为主的技术模式。核心区落实“六统一”技术,即统一供种、统一深耕、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管理模式。强化防灾减灾措施落实,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引进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德州在“吨半粮”创建中积累了诸多创新做法和经验,积累了大量科技数据,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我市也从始至终坚持理论和技术探讨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不断探索适应更多区域的技术体系,并通过生产调研、大田试验示范等方式,确保了真正符合生产实际。

  《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业规程》以“吨半粮”创建实效为依据,聚焦聚力粮食安全,用大量真实有效数据再现粮食增产全过程,对黄淮海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编制过程中,我市最大限度地考虑本标准在规范和引导“吨半粮”标准化粮食生产方面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既考虑其科学、严谨性,更强调其通用性和实用性,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德州智慧”、提供“德州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