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021-54902525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公告

【理响中国】构筑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日期:2024-01-16  来源:雷竞技登录

  作者:鲁全(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标配”,它不仅仅可以有效抵御个体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而且具有促进社会团结与社会融合、在供需两方面支撑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转型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至增强政权合法性与助力提高国家现代化水平等积极功能。中国向来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并且已经成功建成全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需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不断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2021年2月26日下午,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这既是对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空方位的准确判断,也是新时代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要求将社会保障改革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框架下谋划改革举措,强化顶层设计,更好地处理社会保障与其他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发挥整体效应。包括:要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在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非消极作用;要实现社会保障与人口政策的有效协同,社会保障制度既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要为人口均衡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要实现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的有效协同,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就业形态,也通过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要让社会保障成为全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稳定预期并提振消费的重要机制,从而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等等。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还要求将社会保障体系看成一个整体,处理好不同社会保障项目、不同社会保障供给方式之间的关系。例如,要处理好养老金和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将基本养老保险锁定为维持老年人基本生活,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让老年人真正过上高质量的健康生活。还例如,要处理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各专项救助之间的关系,将面临专项大额支出压力的人民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夯实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再例如,要处理好医疗保障制度与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医疗保障制度既要发挥战略购买者的作用,也要有效支持民族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形成合力。除此之外,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需要兼顾不一样的地区、不同群体、不同代际人群之间的关系,以系统集成之策略,实现协同高效之目标。

  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能力、人口数量结构与区域分布、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形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必须守正创新,既要坚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也要积极应对经济社会领域的多重挑战。

  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是全世界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这既是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民生福祉水平持续提高,老年人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成果;也反过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对此,一方面要综合判断基于人口数量的老年人抚养比变动情况和基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老年人抚养力变动情况,充分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树立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新理念;另一方面,要构建更加有效和精准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生育福利、儿童福利、家庭福利等视角出发,实现人口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协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要积极应对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与实体经济更加密切的结合,各种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依托的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这对建立在传统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保险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量新业态从业人员游离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之外,面临较大的社会风险。对此,要坚持社会保险“社会化”的根本原则,兼顾就业与社会保险权益保护,通过参数改革的方式,研究和探索将新业态从业人员逐步纳入职工社会保险体系的有效途径。

  要积极适应人口流动与分布格局变化的挑战。目前,我国人户分离的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也呈现出从以个体为单位的流动向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从单纯追求经济收入到兼顾收入和公共服务可及性的重要转变。需要以人口的区域分布和结构特征为依据,优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有效供给,着力提升可及性与均等化程度。

  要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变革的挑战。社会保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使用范围和频率较高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广大参保群众在登记参保、缴费续费、待遇申请、转移接续等环节的便利程度。因此,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优化各社会保障项目的经办流程,在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新方式的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视障听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实现经办机制的多样化与包容性。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准则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将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更好地与解决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相结合,更好地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相结合,更好地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和传统保障方式相结合,充分彰显中国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也是我国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征,即西方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责任分担机制,以应对公共养老金等制度的财务风险;而我国的多层次社保体系则是在优化责任分担机制的同时,不断提高居民的福祉水平,从雪中送炭走向锦上添花,从消除社会风险、维持基本生活走向促进社会融合、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以是否缩小了贫富差距,扎实推进了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象主要是城镇从业人口,也即基本保障水平较高的人群,而农民等基本保障水平较低的人群则缺乏多层次社保体系的设计和制度安排。长此以往,则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反而会扩大福利水平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群体差距,从而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要加快开展针对农村居民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在提升国民总体福利水平的同时,不断缩小待遇差距,体现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和传统保障形式的优势。邻里相助、亲友互济、尊老慈幼、乐善好施,这些都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保障方式,从而应当在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多层次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重新激发社区的活力,支持服务型社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要构建有效的家庭保障支持政策,在养老、托幼等方面充分的发挥家庭的张力;要弘扬慈善事业的道德力量,倡导全面向善、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探索企业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社会保障制度要积极应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挑战,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施策,从而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持续提升人民福祉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